進博會對油壓機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影響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吸引了5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超過1000多家企業參展,將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又一個重要支撐。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2018年11月4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聞中心正式運營;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舉行相關活動。
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這兩天,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人頭攢動,現場除了3000多家國際參展商,還吸引了數十萬采購商,這其中不乏我國油壓機民營企業家的身影。他們帶著采購清單、合作意向書甚至學習筆記來到進博會,既尋求商機,也探索油壓機廠家自身轉型升級的路徑。
在中國波瀾壯闊的對外開放進程中,2018年是一個特殊年份。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11月5日,中國主動在上海舉辦了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屆進博會,有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和國家形象,參展企業達到3600多家。這進一步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為全球貿易增長注入 “流動性”
對任何國家、地區或是企業而言,貿易能否開展的首要因素就是需求。同等條件下,需求越大,貿易額也就越大?,F在的問題是,從需求的角度,2017年以來,伴隨貿易單邊主義升溫、投資保護加劇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速大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眾多的內外困難;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如果不及時通過進口注入需求“流動性”,國際貿易增長的動能會逐漸減弱,世界經濟將不可避免再一次陷入衰退泥淖。
進博會是加快中國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促進全球需求增長的催化劑。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實行的是一種“為出而進”的模式,依靠自身的比較優勢融入全球生產體系,締造了“中國出口奇跡”,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中國機械設備技術含量相對比較低,國產設備與國外設備存在不小的技術差距,而自主研發技術、設備的成本通常高于從國外引進和模仿;同時,中國大部分自然資源又相對較為稀缺,這些都只能通過進口來滿足。但是,“為出而進”模式以及與之配套的相關政策措施,對進口的快速增長有較大的壓制效應。“為出而進”模式導致進口品長期以來集中在礦產品和資本品上。同時,“為出而進”模式犧牲了消費者可能從產品多樣化中獲得的福利。
進口與出口之間的相對重要性伴隨經濟發展發生變動是必然規律。在發展的初始階段,相對于勞動力而言,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更為稀缺。因此只能是通過原材料或初級品的出口來積累資金,進而通過“出口中學”等方式,獲得相關技術,這個階段通常以出口為主。在經濟發展起來以后,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會逐漸升級,這個階段通常是出口、進口并重。目前,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中國居民,已經到了無法囿于本國產品與服務的時候。中國不能只做“世界工廠”,更要做“世界市場”,這意味著擴大進口,促使進、出口平衡發展是傳統貿易模式調整的當務之急。從進博會展區的商品范圍可以看出,一方面,傳統的原材料和資本品進口仍然保留;而另一方面,以優質農產品、食品和先進醫療器械、抗癌新藥等高端醫藥健康產品為代表的為消費者服務的新產品,大大豐富了國內的消費選擇,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因此,本屆進博會無疑是加快中國轉向“世界市場”的催化劑。
進博會在增加中國進口的同時,自然會增加進口來源國的收入。進口來源國的收入增加又會進一步增加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也就是說,進博會在加速中國轉向“世界市場”的同時,也在加強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降低企業參與對外貿易的臨界值
除需求外,生產效率也是影響貿易行為的重要因素。新-新貿易理論指出,企業的生產率具有異質性,只有生產率超過某個臨界值的企業才會開展出口行為。也就是說,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雖然有意愿出口,但是開拓新市場的成本較高,出口獲得的收入如果無法抵補相關成本,將導致企業出口行為的夭折。但這個臨界值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進博會就可以降低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
本屆進博會的主題是“新時代,共享未來”,彰顯了進博會打造包容、開放、合作、互惠新型國際公共平臺的意志,從而讓世界更好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因此,對那些尚未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而言,參與進博會意味著以較小的成本,就可以進入中國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巨大市場;這一點,對最不發達國家而言,尤為明顯。本屆進博會,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有超過30個參加。而對那些已經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而言,參與進博會也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
進博會降低了外國企業匹配中國消費者的成本。博覽會,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通過主辦方搭建的平臺,創造參展商與潛在客戶間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本屆進博會由中國政府搭臺,通過政府間的渠道發布信息,協助參展企業辦理各類參展活動,創造了供需對接的重要平臺,使得消費端的需求得以更為準確、有效地傳遞給供給端,有助于更為精準、有效地減少閑置產能,既有利于生產國從出口中獲益,也有利于消費國需求的滿足。
進博會還為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做出了有益探索。進博會是對進口實踐改善的重要試驗田,中國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專項措施;而且,展會舉辦過程中的各類新情況的處理與應對,也將為后續的進口促進與便利化提供有益的參考,這些措施的總結和推廣,無疑會降低企業開展外貿活動的成本。
挖掘貿易新增長點
受結構性和周期性等因素累加的影響,近些年全球貿易增速趨緩。但與此同時,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領域發展迅速。其中,跨境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互聯網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其便捷的屬性帶來了未來的巨大發展空間。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跨境進口電商交易規模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預計2018全年將達到1.9萬億元;但從目前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看,進口占比不足兩成,仍處于起步階段。而中國的服務貿易雖然增速快,但規模和貨物貿易相比仍然較小,未來服務貿易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保守估計,202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將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達到10%左右。估計到2030年,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進口國。
進博會基于貿易自由化,為貿易發展特別是新興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一方面,進博會平臺有利于電商企業的展示和推廣;關鍵的是,進博會集聚了眾多國際水平的電商企業,這將有利于中國電商企業了解行業發展;同時,現場面對面溝通等方式更能促進銷售,促進采購形成規模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也有利于采購的便利化。另一方面,全球貿易正快速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這一結構性轉變將服務業推向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本屆進博會將服務貿易放在第一展區,包含新興技術、服務外包、文化教育、創意設計、旅游服務、物流服務和綜合服務七大板塊,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匯聚90個國家和地區450余家國外領軍企業,其中有16家世界500強企業。進博會給了中國服務企業一個開門學習的好機會,可以促進行業競爭力有一輪大的提升。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通過貿易論壇完善新興貿易的國際標準,使得新興貿易領域更好發展。
總而言之,進博會是著眼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和戰略決策,是中國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契合了國際社會對拓展中國市場、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的強烈愿望,也契合了中國廣大消費者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迫切需求。進博會,是撬動全球貿易增長的關鍵支點,更是一項有利于世界也有利于中國的雙贏活動。